中阅图书

最吸引我的是那里焕然一新的乡村

发布日期:2021-09-28    作者: 人民阅读    浏览量:723 次

   中央组织部29日在京召开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各级组织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烟台纪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之路》,以纪实文学的笔触,讲述烟台数个典型村庄由穷到富、由乱到治的发展变化;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烟台乡村发展的历史经验,描绘了当地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美好图景。

新时代的金光大道

江宇

   这几年,我多次来到烟台,最吸引我的是那里焕然一新的乡村。

   烟台是出神仙的地方。相传渤海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秦始皇三次到海上寻访仙人,求长生不老术。他没有实现长生不老,但却留下了丰厚的政治遗产。所谓“百代都行秦政法”,秦朝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制度,在经济上实行以自耕农所有制为主的土地制度,在政治上实现了大一统,实行郡县制的集中统一治理,抑制分封,打击豪强,遏制土地兼并,有效维护了我们这个农业大国的“超稳定结构”。

    不过,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也阻碍了工业化。近代以来,一盘散沙的小农经济在帝国主义、官僚资本等工商资本冲击下陷入剧烈动荡和分化,晚清和国民党政府没有解决“耕者有其田”的问题,所以无法集中资源启动工业化,终究被历史所淘汰。

    中国共产党的成功,离不开顺应了农民对土地的需要,实行了彻底的土地革命。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打破小农经济对现代化的阻碍,又相继进行了农业合作化和集体化的伟大变革。

毛泽东对中国历史有透彻了解,他紧紧抓住中国几千年历史的一条主线:小农经济必然走向两极分化,最终逼得农民走投无路,起来造反,推翻旧王朝,周而复始,没有出路。一家一户单打独斗,抗击不了自然灾害,必然会两极分化,也无法支持工业化,不可能使广大农民共同富裕起来。新中国要彻底避免兴衰成败的“历史周期率”,就要从两极分化的源头——土地所有制及其生产关系着手。中国农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告别了几千年来兴勃亡忽周而复始的周期率。 改革开放之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解放了生产力。同时,邓小平等领导人也意识到,中国未来一定还要走集体化道路。他多次强调:“我们总的方向是发展集体经济”,“不向集体化集约化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是不可能的”。

    改革永远在路上。改革开放几十年后,中国农村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特别是在“统分结合”当中,“分”的问题解决了,但“统”的问题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带来了许多新矛盾: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实现温饱之后,却无力进一步实现产业升级;城镇化吸收了大量农村精英和年轻人,不少村庄变成了被遗忘的家园:地没人种,老人得不到赡养,儿童得不到照顾,家庭美德受到冲击;许多落后文化和社会丑恶现象死灰复燃;一些基层党组织缺乏威信,甚至形同虚设,黑恶势力乘虚而入,把持村庄……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把农村重新组织起来?能不能找到一条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满生机和活力,又能让集体变得强大有力、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呢?

    几十年来,无数仁人志士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上下求索,中华大地上涌现出星罗棋布的集体经济“明星村”:浙江的滕头村、河北的周家庄(乡)、山西的大寨村、江苏的华西村、河南的南街村、贵州的塘约村……包括这些“明星村”在内,全国有数千个以集体经济闻名的村庄,纷纷成为农民致富和乡村振兴的先锋。

    可是,这些村庄分散在全国各地。除了周家庄是乡之外,大部分还停留在一个个村庄的规模,而且或多或少有各自的特殊性。

纵观全国,还没有一个县、一个市,大范围、普遍性地回答如何在新时期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的问题。

     这个历史性问题的答案,到底在哪里?

     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党的核心、人民领袖、对农村农民怀有深厚感情的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地提出了“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问题,发出了“走农业合作化道路”“发展新型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号令!

    新时代改革开放要有新气象。时代是“出卷人”,时代也在寻找“答卷人”。 这个历史性问题的答案,在烟台出现了。2017 年 4 月起,在烟台市委特别是市委组织部推动下,以基层党建为抓手,做实党组织对农村经济的全面领导,把农民重新动员和组织起来,开创性地走上了一条振兴乡村的金光大道。烟台成为全国首个在全市范围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地方。

    这条道路叫作“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目前,烟台市已经有 3045 个村庄实行了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截至 2020 年 12 月),占全部村庄的 47%。我在烟台亲眼看到,这些村庄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天翻地覆、脱胎换骨的变化。

    ——烟台的苹果变了。实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之后,烟台苹果产业实现了规模经营,站在山坡上望去,万亩果园连成片,一望无际,碧绿澄澈,这绿色的海洋,会让你感到现代农业的震撼。

    ——烟台的农民富了。规模经营带来了产业兴旺,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在分配上又向最大多数普通社员倾斜,农民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2019 年 6 月 25 日,烟台较早实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东院头村格瑞特果品合作社分红了,村里举行了盛大的分红仪式。以资金入股的社员,每 1 万元股金分红 5000 元;以土地入股的社员,每亩地分红 4000 元,收益率比以前的任何土地流转、投资都高得多。看到村民们笑逐颜开的样子,你一定会和他们一样开心,你会感到,习近平总书记说的“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在烟台变成了现实。

    ——村庄变得容光焕发了。整洁亮丽、花草缤纷的村庄回来了,村庄的人气汇聚起来了,老人和孩子们得到照顾了。衣家村是个缺人、缺路、缺水的山沟村,在没有外来投资的情况下,靠党支部组织村民集体劳作,变成了道路通达、水源连通、产业兴旺的村庄,踏上了致富的道路。北洛汤村依托集体经济办起了大食堂,7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可以每天吃三餐,相当于用土地养老。老人们三五成群,谈笑风生,笑逐颜开,让人体验到最温暖的人间烟火。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成为创业的宽广平台,在城市做生意的年轻人回来了,大学毕业的高才生回来了,年轻的志愿者组织起来了。积攒三十多年的垃圾被清理了,淤积三十多年的河道被疏浚了,村民说,合作社一年干了几十年的活……每年春节、七一、重阳、国庆……许多村都能办一场像模像样的晚会。这些村庄,让人想起中华先贤动人的社会理想: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良田美池,阡陌交通……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基层党组织的面貌也焕然一新。烟台市委组织部的同志告诉我,以前农村书记一般不太能讲,上级去村里调研,往往是你问一句,他答一句,不问就不说话。但现在不一样了。这些领办合作社的党支部书记劲头十足、信心满满,经常是拽着客人不让走,走了这家,还要你再去那家;看了这边,还要你再看那边。为什么会有这种转变?就是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党找到了群众,群众找到了党,党组织和人民重建了血肉联系,党支部有事做了,渐渐就有威信了,村里也越来越团结了。党员干部的责任心和荣誉感被激发了出来,真正找到了和人民融为一体的感觉。

    在烟台的走访中,我听到最多的话就是:“多少年没有见到党员和群众这样团结奋斗的场面了”“多少年都没有这样的成就感了”。正是这种荣誉感、成就感,吸引着一大批在外面打拼的“能人”回到农村。他们不忍心看着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村庄走向破败,放弃自己的产业和城市的机会,带着初心回到了乡村,带领村民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他们改变着乡村,也改变着中国。

    本文系人民日报出版社《烟台纪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之路》引言,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