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阅图书

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挑战与应对

发布日期:2023-06-07    作者:中阅图书    浏览量:426 次

 

       5月30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加快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人民日报出版社日前出版的《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挑战与应对》,以国家总体安全观为指导,梳理了意识形态安全与国家各领域安全之间的相互和作用,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广大读者宣传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从宣传教育、责任机制、网络阵地等多方面进行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我们仍应清醒认识到,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依然复杂,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的防范工作必须时刻紧抓,不能松懈。回顾历史,20世纪90年代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其重要原因之一是苏联的意识形态工作出现了问题,没能够有效应对和处理国内外因素交织的意识形态安全风险,致使苏联全党范围内产生了理想信念的动摇,进而导致了苏联社会动荡以及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瓦解。可以看出,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精神屏障,意识形态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维护和巩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意义重大。

 

 

   本书的主旨是通过对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中面临的各种挑战进行梳理、分析和阐释,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广大读者宣传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本书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梳理了意识形态安全与国家各领域安全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毋庸讳言,意识形态安全的本质是政治安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直接关系到新时代是否能够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两项重大问题。同时,作为一种科学的思想观念体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国家建设的各领域都发挥着引领和指导作用。所以,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并不局限于传统的政治和文化领域,还向公民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渗透。本书认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面临的挑战包括外源性内源性两个方面。外源性意识形态安全风险主要来自西方意识形态战略的威胁,内源性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则是人们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理想信念动摇和思想认知偏差。本书正是按照这一思路,详细梳理和分析了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并指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需要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国际层面,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主要来自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国内层面,我国内部的网络舆论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网上舆论工作需要长期坚持。同时,新媒体的发展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面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我们必须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并充分利用好新媒体,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阵地。

 

 

   本书认为,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并不是要挑起意识形态的对立与对抗,国际合作应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超越意识形态差异。然而,长期以来国际话语权一直被西方发达国家控制,一些西方国家政客在不同场合攻击中国和中国制度,中国的国家形象遭到了损害。面对这种情况,只有不断提高我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国际话语权,才能向世界更好地传递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维护中国良好国家形象,进而巩固我国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总的来说,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是一个现实性很强而又意义重大的理论课题。一方面,要持续对其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及时对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做出预警判断。另一方面,特别要加强广大群众对意识形态安全的学习。既要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主旋律,也要敢于对各种错误思想亮剑,明辨是非,从而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觉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定更加广泛的思想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原院长、党委书记  邓纯东

20201220

来源:人民日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