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生的大戏,到了中年才能看懂
发布日期:2024-12-25 作者:中阅图书 浏览量:112 次
生活里是否有些许不如意?其实,所有幸福,都源于内心知足。生命来来往往,来日并不方长。愿你经历沧桑,内心依然无恙。从今天起,做个幸福的人。
有人说,人的生活从40岁开始。好像40岁以前,不过是几出配戏,好戏都在后面。
中年的妙趣,在于在相当程度上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从而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
科班的童伶宜于唱全本的大武戏,中年的演员才能担起大出的轴子戏,只因人到中年才能真懂得戏的内容。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有的人冬天特别怕冷,上身两件毛衣,加一件过膝的长羽绒服;下身秋裤套上毛裤,再加一条棉裤,看起来特别臃肿。他们总觉得冬天太漫长,让人只能蜷缩在角落里,不能痛快地出去玩耍,所以一直对春天翘首以盼。
人生如是,我们总要经历一些难熬的时光,就像这冰封的冬日、凛冽的寒风,仿佛让人看不到希望。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但是越过了季节的变迁,更需要人心的成长。付出更多行动、释放更多善意,这才是我们真正期待的春天。
以独立之心,守住自己的良心
“照耀人的唯一的灯是理性,引导生命于迷途的唯一手杖是良心。”
做人讲良心。《尚书·立政》载,“文王惟克厥宅心”。大意是说,周文王十分重视通过考核官员们的心地来选贤用能。古人讲究修心,目的是正心,校正自己的心态是不是符合天意、事理、人伦。心正则身正,身正则影直;心不正看什么都是斜的,干什么都是歪的。
“居上不骄,为下不倍(背弃)”。在上当有仁爱之心,在下当有忠孝之心;恕人应当宽心,律己必先责心;说话出于真心,交友应以诚心;安居先安心,乐业先乐心;见贤应有慕心,遇恶得有戒心;逢弱当有善心,临危须加小心。
常常正心修身,勤练“铁布衫”“金钟罩”,才有“金刚不坏之身”;常常祛燥气、除湿气、去俗气,做到心静自然凉,海阔天更空。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清贫、抵得了诱惑,才能不染纤尘,保持心地的善良、洁净和高贵。
无常,是人生的常态
世事难料,有得意、有失意,有顺境、有逆流,悲喜交织,苦乐参半。
老子曰:“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纵然旦夕福祸,悲欢离合,生命虽无常,生活却照样进行。
人生本是一个不断得到和失去的过程,喜欢的就去追求,想说的就勇敢表达,拥有的就好好珍惜,无法改变的就坦然接受。对名对利,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一切顺其自然,才可以在这无常的世界,保持心灵的平静与安宁。
懂得无常,才能经过人生的荒凉,才能到达幸福的彼岸。
接纳父母,就像父母接纳孩子
父母把我们照顾得无微不至,我们对自己的孩子呵护备至,然而作为孩子的我们,却时常不自觉地忽视了年迈的父母。
人到中年,才明白“父母”二字。小时候,父母教我们成长。如今,我们也适当放慢脚步,等一等父母,帮着他们去了解这个多变的世界,跟上社会变化的步伐。
一手牵孩子,一手牵父母。
本文选自人民日报出版社
《从今天起,做个幸福的人(智慧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