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层力量: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发布日期:2025-02-13 作者:中阅图书 浏览量:155 次
激发“深层力量”,开启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新篇章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杨 涛
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上提出了“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重要命题。这一命题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想指引和实践路径,迅速成为金融界关注的焦点。在此背景下,《深层力量: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一书应运而生。
深刻的时代需求
金融文化是国家金融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影响金融运行效率和资源配置效果的关键要素。然而,在过去的发展中,人们更多关注“硬性”制度框架和技术创新,而对“软性”文化力量的重视相对不足。在中国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时期,金融文化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不仅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更为金融体系提供了思想指导和价值导向。以文化和价值观的力量来助力金融治理,成为新时代金融治理体系不可或缺的内核。
对于文化与金融的内在互动与关联来说,本书有助于填补这一领域的诸多研究空白。从国家战略高度看,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既是金融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文化强国建设的关键因素。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是国家金融战略的组成部分,是金融文化软实力提升的理论升华。从国家金融战略视角认识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是本书的一大特点。从实践视角出发,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建立在金融行业文化和金融企业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有助于破解行业难题、提升合规水平,有助于防范金融风险,并通过构建稳健高效的金融体系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系统的理论框架
从文化体系和相关要素分析视角阐释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也是本书的另一大特点。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构建了一个系统化的理论框架。这个框架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重要论述为思想指引,以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立场、观点为理念,以“五要五不”为价值观架构,并从三层面分析行为规范,全面阐释了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核心内涵和实践路径。
价值观是文化体系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基本要义是“五要五不”,即: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本书对此层层分解,深入解读,不仅剖析了金融价值观培育在金融职业道德、风险防控和服务宗旨方面的具体意义,还结合实践案例,展示了价值观引领如何在提升行业自律和社会信任方面发挥双重作用。这个被简称为“1353”框架的体系逻辑严密、内涵丰富,为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撑,也为金融文化建设的实践落地奠定了清晰的行动指南。
实践与创新的结合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实践。本书不仅对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进行了理论上的全面解析,还通过展示金融文化建设的具体场景与成功案例,使本书兼具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虽然我国金融文化领域还存在很多问题,与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建设的目标有较大距离,但仍有一些创新探索和努力为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培育提供了借鉴。书中分享的经验和事例,不仅展示了金融文化建设的现实路径,更为推动行业合规发展、提升从业者职业素养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培育,需要更深入的实践观察和案例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视角,能为实践者提供更丰富的操作范式。
展望未来
长期以来,从制度视角看经济增长,一直是诸多经济学家关注的焦点。202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也授予了三位教授,表彰其“对制度如何形成以及如何影响繁荣的研究”。在金融强国建设的大背景下,文化作为“非正式制度”因素的典型代表,对于金融高质量发展具有突出的重要性。《深层力量: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以扎实的理论研究、深入的实践观察和独到的框架设计,为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构建提供了全新的视野与科学的路径。这不仅是学术研究的重要成果,更是实践领域的宝贵工具。
期待本书能够引发金融从业者、研究者乃至全社会对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广泛关注和深入思考,共同探寻这股“深层力量”如何塑造中国金融的未来。同时,也希望作者团队能够持续深入该领域的研究,推出更多具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为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理论发展与实践落地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人民日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