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阅图书

开天辟地

发布日期:2025-07-15    作者:中阅图书    浏览量:20 次

踏寻革命先驱的足迹

“走,去看《开天辟地》!”

 

三十多年前,一声声热切的呼唤,将观众拉进久违的影院。沸腾的热血、激荡的青春、昂扬的斗志、坚定的信念,光影淋漓间,一个又一个场景还原了20世纪20年代初的风云变幻。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一部沉重而悲壮的中国近代史负荷着中国人民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压榨下的无穷无尽的苦难,也载录着他们一次又一次起自血泊的英勇抗争,腐败的封建王朝和帝国主义相互勾结,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国破家亡,民族垂危,中国向何处去?谁能救中国?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面对混沌的天宇发出悲怆的呐喊。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战败宣告结束,作为协约国的中国也沉浸在欢庆之中,德国强加在中国身上的耻辱标志克林德碑被推倒了,亿万中国人民祈求着公理战胜、强权失败。公理真的战胜了强权吗?1919年1月18日,协约国首脑聚首巴黎召开和会,不顾中国人民的再三呼号,于4月30日悍然决议将中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四万万中国同胞的忍耐在1919年5月看来已经走到尽头。

热血在沸腾,地火在燃烧。北京大学,莘莘学子在觉醒。

 

“青岛完了,山东完了,中国完了!”许德珩悲叹。

 

“巴黎和会就是列强的分赃会议!”邓中夏愤懑。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罗家伦呐喊。

 

“孙中山的革命仅仅是将大清的牌匾换作了中华门,不能算是彻底的革命,我们要开始彻底的革命!”热血青年在思考。

 

1919年5月4日,三千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广场集会,抗议帝国主义列强在“巴黎和会”上把山东从德国手上转让给日本的强权统治,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21条”,并在示威游行中火烧国贼曹汝霖的住宅,痛打章宗祥。

 

初心在萌芽,信念在激荡。中国的四面八方,有志之士不约而同聚集在一起,思考中国究竟往何处去,宣传新文化、新思潮的运动在全国风起云涌:在北京,陈独秀钦佩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希望马上成立马克思研究会,李大钊提出进一步组织发动工人;在天津,周恩来、邓颖超、马骏、郭隆真、刘清扬等一批先进青年由于共同的觉悟、共同的使命组建觉悟社;在河南,第一师范学生组成励新学会;在湖北,董必武创办了武汉中学;在湖南,毛泽东等发起“驱张运动”,率代表团赴京请愿;在上海,毛泽东终于找到陈独秀,夜读陈望道的《共产党宣言》中文译稿,憧憬着中国革命的未来,坚信农民将是革命的主力军;在北京,李大钊与毛泽东促膝长谈,悟到经济基础问题的肯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才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前提。

 

源于德国小镇特里尔的种子,在觉醒者的心灵中孕育成长。红色的激流汇入黄色的土地,掀起汹涌壮阔的狂澜,汇聚成光耀中华的绚丽日出。

 

1920年2月,由于李大钊在危急关头的鼎力相助,陈独秀离开北京,从天津前往上海。不久,陈独秀、李大钊努力联系到共产国际,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一个极速在中国组建红色政党的战略,在中国付诸实施。1920年8月,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建立。1920 年9月,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三人成立了北京共产主义小组。1920年11月,毛泽东、何叔衡等在长沙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而后,广东共产主义小组、山东共产主义小组以及共产党旅日小组、旅法小组相继成立。

 

上海兴业路一栋普通的小楼,今天已经成为众多朝圣者的圣地。穿越一个世纪的风雨和沧桑,这栋普通的小楼,越发显现出一种纯粹的宁静和美丽。一百多年前的1921年7月23日,一群年轻人聚集在这里,革命的星火,燃烧出一片崭新的天地。来自长沙、武汉、上海、济南、北京等地的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李达、李汉俊、王尽美、邓恩铭等13名代表聚会在上海这座小楼里,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嘉兴南湖一条简陋的游船,今天已经成为浙江的红色地标。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途受到密探打扰,改在浙江嘉兴南湖一只游船上继续举行。正是在这条小小的游船上,与会者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中国共产党正式宣布成立。穿越一个世纪的洗礼和磨砺,这条简陋的游船,静静地停泊在南湖岸边,任风吹雨打,坚若磐石。

 

“我们喊个口号吧!”兴奋的何叔衡提议。

 

“马克思主义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民族万岁!”

 

铮铮誓言,震撼寰宇。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是在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下秘密进行的,当时鲜为人知,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但它确实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候,仅是一个由57人组成的很小的党,它却像春雷,在沉沉黑夜的中国大地上空震响;像火种,在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心头点燃。大浪淘沙,星火燎原,从此,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革命就从这一叶小舟启航。

 

作始也简,将毕也巨。

 

谁也不会想到,风雨如磐的暗夜里,一次秘密的会议如一道闪电,照亮民族复兴的征程,共产主义运动迅速席卷大江南北,声势日益浩大。

 

谁也不会想到,烽火连绵的旧时代,一个坚定的信念、一种人民至上的主义,彻底改造了古老的中国,彻底改变了人的命运,彻底改写了人类社会的政治版图。

 

谁也不会想到,一颗朴素的初心,凝聚了非凡的力量,让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从嘉兴南湖红船上寻找光明的摆渡人,到驾驭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领航者,中国共产党激励与召唤着亿万人民生死与共、始终相随,让这个曾经四分五裂、一穷二白的国度,于危难中振作,在绝望中重生,已然可见复兴的曙光。

 

亿万万人家国,一百余年拼搏。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一个世纪往矣,革命者从未改变前行的脚步。

 

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醒悟——了解中国,必须了解中国共产党;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明白——读懂中国共产党,才能读懂中国。一百多年过去,时间的闸门从未关闭,而南湖中那条普通的游船,依然坚定地载着这个有着九千多万名党员的大党、这个有着十四亿多人口的大国,乘风破浪,驶向远方。

本文节选自人民日报出版社

《风华:百年党史中的中国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