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阅图书

唯有不断学习,人生才有更多可能

发布日期:2022-06-09    作者:中阅图书    浏览量:480 次

“读书与不读书,真的有差别吗?”


我想,龙应台写给儿子安德烈的这段话,是对这个问题最好的回答:“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明白读书的重要,才能走得更远;懂得学习的可贵,才能拥有更多选择。

成长道路上,很多人希望自己的人生充满无限可能。但现实是,这个世界没有所谓的捷径,也没有轻松躺赢的路。所有成功背后,靠的都是日夜拼搏,不断努力,和扎实的专业能力。

读书苦,但不读书只会更苦。只有吃进去读书、学习的苦,生活才会对你网开一面。见识过广阔天地,才能不断打破惯性思维,加快前进步伐,拥有更多可能。

国学大师季羡林出身贫寒,家无背景。这样的艰苦环境,让他养成了“凡遇机会,必读书”的习惯。

6岁那年,叔父带着他去济南读书,读私塾到读古文班,再到英文社,季羡林将全部时间献给书籍。19岁,季羡林如愿考上大学,四年只做了一件事:读书。

毕业那年,他找到一份令人羡慕的“铁饭碗”,却因学校外派留学的机会,拒绝了这份许多人求之不得的工作。从此开始了10年求学之路。

国外学习期间,他像海绵一样,疯狂吸收知识,忘我读书。终于在学成回国后,一跃成为北大教授。

2009年,《感动中国》在他去世后,发表了这样的颁奖词:“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季羡林用一生的时间,证实一个道理:唯有不断读书学习,才能让人生充满更多可能。

读书,不是改变人生唯一的路,但却是能让人不断自我成长,拥有无限可能的路。

当一个人坚持读书学习,世界观也会随之改变,人生规划也将清晰明了。当你站在更高角度去思考问题,跳出现有框架去分析问题,就能激发无限可能,拥有改变人生的机会。

 

 

 

有一句话说:“真正的上坡路,通常都不好走。”

其实,一个人想要退步,简直不费吹灰之力,只要躺着不动就好了。但想要进步,哪怕一点点,都是十分痛苦且艰难的事。

许多时刻,我们都曾在努力变优秀和得过且过之间,做过十分犹豫和纠结的选择。

人人都想变优秀,但这背后常常需要付出诸多超出常人的努力,坚持和毅力。但人人都不想吃苦和受累,于是最终他们在压力和困难面前打了退堂鼓。

我们再分享一次,“农民工学霸”杨志林的故事。

1972年,杨志林出生在湖北荆门一个不知名的小村庄,全家就靠着几亩地讨生计。1991年,杨志林高考落榜。他和所有怀揣梦想的孩子一样,失落而迷茫。看着年迈的父母,他走上谋生之路,在家乡的酒厂干起了销售。

有一年冬天,杨志林为了多卖酒拿提成,裹着棉袄挨家挨户推销,由于天寒地滑,他一不留神整辆车翻倒在路边,车里的酒摔碎了一大半。冒着风雪推销一上午的收入全部都搭进去了,伤心、失落的杨志林在那一刻感觉自己不能就这么过一辈子,必须要改变命运,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杨志林离开了自己生长的小村庄。凌乱的工地宿舍中、灰尘飞舞的活动板房里,杨志林一有时间就看书学习。

那时,杨志林最大的梦想就是把自己的黄色安全帽换成白色安全帽。

有同事排斥他,也有人冷嘲热讽。但杨志林不在意,依旧坚持学习。

怀揣着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杨志林不仅完成了函授课程,还以社会考生身份通过了英语四级考试。这次成功,激发了他的斗志。从35岁到45岁这十年,杨志林又将建筑、市政、公路、机场一级建造师等证书收入囊中,创造了8年考取6个专业证书的记录。

从农民工逆袭成技术专家,杨志林终于做到了。

2017年,杨志林所在单位几位参建过海外工程的同事归国,听到他们在海外项目的成绩,让杨志林十分向往,希望能到新的环境中迎接新的挑战。

杨志林给自己定下了一个新目标:到海外去。

“个人的梦想一定要融入国家和企业的梦想才有意义。”虽然杨志林人到中年,但他前行的脚步并没有停歇。

读书,就是让自己融入突破自己的圈子,拥有在更高天空飞翔的权利。

“你永远赚不到认知以外的钱”,这是近几年很流行的一句话,而背后是现代人对认知能力高低的体现。

认知能力,决定一个人的上限。而不断地读书和学习,就是让你站在前人肩膀上,汲取教训、总结经验,建立、完善自我认知。

当认知能力提高,自然就拥有了更多选择权。

学习是终生要做的事情,它不仅是为了“有用”,更是要让自己保持“奋战”状态,保有一种底气,多一份选择。即使很多路我们未曾行走,我们也依然了解这世间万物,知晓世事。

学习与不学习,过的是不一样的人生,最终,看的也是不一样的风景。

 来源:民生周刊 夜读